最新訊息
 
親師之間─雙向溝通、三贏效果-3
2014/4/24
四、親師溝通的技巧
老師們都知道當家長配合度高時,則教學困難可迎刃而解;但是當家長不能配合,甚至產生誤會與對立時,則會造成窒礙難行。因此幼教老師要努力設法與家長保持流暢地溝通的模式與管道,並且學習積極有效的溝通態度與技巧。
親師溝通首先要以正面態度鼓勵家長參與。老師千萬不要以「專家」的姿態,而應以「夥伴」的身分與家長建立互信關係,彼此雙向交流,互相合作,共享資訊。可利用種種見到家長的機會,輕鬆愉快地與家長交換意見,以平穩的情緒、委婉的口氣以及信任的態度與家長應對;凡事說清楚、講明白,就事論事、理性溝通。老師固然可以有堅定立場,但卻必須態度溫和,歡迎並感謝家長撥空溝通,並專注傾聽家長的話語,且要有同理心去理解家長的立場。切忌態度傲慢、口氣粗魯、言詞犀利。並要避免給於忠告、急於化解、負面批判與意氣爭辯。必要時老師要勇於認錯及展現幽默,化干戈為玉帛。
至於溝通的方式很多,有正式場合與非正式溝通,包括平日交談、電話聯絡、親師懇談、家長座談、家庭訪視、或者利用書面文字簡訊、信箱、聯絡簿、公布欄、與電子通訊及親子活動中種種方法與家長交換意見,建立親師情誼。
總之,教育的發展首重於觀念的倡導與溝通,幼教老師應努力與家長共同搭起同心的橋樑,彼此合作無間,讓幼兒、家長與老師成為「同一陣線」,拉近彼此距離,縮減認知差距,共同營造光明教育願景,引領幼兒的學習成長,一起攜手共繪幼兒美好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台北市教育入口網 http://www.tp.edu.tw/教職百寶箱
 
親師之間─雙向溝通、三贏效果-2
2014/4/24

二、親師溝通的好處
良好有效的親師溝通具有多重好處,對老師、家長及幼兒三方面均有正向效果。老師可從家長獲得回饋、家長可從老師得到資訊,當然對幼兒的好處就是催化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對老師的好處:
1. 增加對幼兒的認知與了解:親師交談可明瞭幼兒的健康與發展的特殊需求,以及家長的期盼與其成長的環境,有助於老師與幼兒的相處與教學。

2. 獲得家長的資源與支援:眾多家長中有各行各業的專長背景與充沛的人力資源,親師合作有助於拓展老師的成長領域與教學成果。
3. 提升老師正向回饋與形象:親師溝通可以使老師得知自己的努力付出被家長重視與尊重,因而提升專業信心,也更勝任愉快。
▲對家長的好處:
1. 瞭解孩子在校情況與進展:透過親師溝通 ,家長可從老師的描述中了解孩子的學習與表現;在校生活與作息以及老師班級經營的方式。
2. 增進親職知能與教養原則:老師可提供家長一些親職知能與教養理念與方法,使幼兒在家中如同在學校一致地學習,避免訓練管教時的雙重標準。
3. 分擔參與的角色與責任:親師溝通可滿足家長希望成為幼兒學校世界的一部分,使家長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活動與反應,且可與老師共同分擔教養的責任。

▲對幼兒的好處:
1. 培養幼兒的安全感與信任感:親師溝通合作共同關愛幼兒,有助於幼兒對周遭重要成人的信任與安全感,有利於身心健全之發展。
2. 允許幼兒的個別差異:親師溝通分享資訊可使雙方都充分了解幼兒的資質、個性及身心特質與個別差異,做為共同管教的基礎,以及解決幼兒的問題。
3. 催化幼兒的學習與成長:親師一致地教養與訓練可催化幼兒的正向學習,在家庭、學校所受的教育態度、理解一致,那麼幼兒才得穩定的成長。

 
親師之間─雙向溝通、三贏效果
2014/4/24
靜宜大學兒福系教授 張耐
積極有效的親師溝通可協助老師、幫助家長,更有助於幼兒的學習成長
九月初學校開學了,多數家長(尤其是新生的父母)都很關心孩子在學校裡的作息活動、學習狀況與身心適應。有的媽媽頻頻到校關切,有的家長則時常電話查詢,更多的爸媽則是在接送孩子之際找老師談話,或者每天以聯絡簿筆談,甚至還要求以電子通信。幼教老師可能應接不暇,甚至覺得面對少部份的家長可真麻煩,還有些難纏。但也有的老師覺得能與家長多接觸、多溝通,才能多了解孩子的需求與特質,有助於對孩子的教學。到底幼教老師與家長之間應如何互動?親師合作有何重要?親師溝通有何好處?溝通時又應如何進行?有何技巧?這是每位幼教老師的重要課題。
一、親師溝通的重要
身為幼教老師都明白現在是親師合作的時代。家長不但具有參與學校教學的權利,也有協助學校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可以成為老師的好幫手與好夥伴,所以家長不該在幼兒學習中缺席,因此親師溝通與合作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幼教老師每天接觸許多家長,為了幼兒的最大福祉,親師關係是否和諧?彼此雙方能否合作十分重要。但是要面對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知識社經背景完全不同的家長,還真不容易,這需要積極有效的親師溝通親師溝通的主要目的是做雙向訊息交流。以滿足幼兒需求為考量、福祉為依歸,將學校、家長甚至社區結合成一個團隊,彼此協調、互助合作,建立一個以幼兒為中心的「關懷網」,積極善意地溝通,有效的親師交流,共創三贏的局面。─良好暢通的雙向溝通。
 
培養自信心
2014/4/24
自信為信任自己,對自己所知者與所能者具有的信心,對自己所做的事或所下的判斷不存有懷疑(張氏心理學辭典)。依據此定義,我個人認為要增加自信心可能得要增加您對於該事件的見解,這需要一些時間來耕耘。不知道小尾巴您如何增加對生活事件的見解?聊天討論與閱讀是增加生活能力的好方法。如果您喜歡閱讀,可以多閱讀一些您感興趣的事情,當知識約豐富,您就可以知道更多的事情,同時也會了解到自己的無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於自己所了解的事情,您可以大膽的說出來,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您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無知,不硬坳,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導。無形中,您會對自己的能力更清楚、了解。慢慢的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如果您不喜歡閱讀,與人多聊天討論一些事情的看法(不是論人是非),從別人的經驗學習。初期,您可以多發問(這樣可以協助了解自己的無知),多請教(可以學習建立好人際互動的技巧)。慢慢的您的自信心也會增加。

如果您喜歡閱讀又喜歡聊天,與三五好友組織個讀書會吧!一群同好共同成長,也是不錯的方式。

閱讀、聊天只是初期階段。若可以,您應當將自己的見解應用於實際的生活。例如;如果您對於環保的議題有興趣,與朋友聊天或是閱讀相關的資訊之外,是否應該在家中實際的做一些資源回收或者環保的工作。實際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要讓您的想法成為生活的實際經驗,而不是空談。畢竟,空談久了,大家都會覺得無趣。想法一日千里,行動可以讓您放慢腳步。

加油吧!這是一條漫漫長路。

 
賞螢佳節又來了 新社區抽藤坑「火金姑」等你來
2014/4/8

賞螢佳節又來了 新社區抽藤坑「火金姑」等你來

  • 發布日期:2014-04-08
  • 發布單位: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又到賞螢季節,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與新社區農會舉辦「桃李城市•賞螢趣」,4月19日至5月4日活動期間,白天走訪新社區白冷圳、親水公園等景點並享用美食,夜晚到抽藤坑休閒農業區拜訪螢火蟲家園,透過導覽解說,瞭解螢火蟲生態。

市長胡志強、立法委員江啟臣、市議員劉士州、市府農業局長蔡精強、新社區農會總幹事羅文正與抽藤坑休閒農業觀光文化協會理事長鄒景芳,今(8)日在臺灣大道市政大樓為活動暖身宣傳。

羅總幹事表示,活動行程規劃二條路線,行程一由高鐵臺中站及臺中火車站發車,行程二則由豐原火車站發車,將帶領民眾參訪抽藤坑休閒農業區等景點;此外,本次活動也與新社當地薰衣草森林、安妮公主花園、沐心泉、桃李河畔、幸福農莊及小喬流水等業者結合,共同推出優惠專案。

他也指出,今年螢活動16天,每周六、日由農會安排只要990元的一日遊行程,有農業體驗活動,晚餐享用特色餐廳,並由專人導纜賞螢;週一至週五由參與的景點業者接待賞螢民眾,採預約報名方式,而且物超所值。

胡市長致詞時表示,新社的好、新社的美不勝枚舉,除了花海還有醃漬桃李、香菇、櫻花、螢火蟲與紫斑蝶等值得民眾走訪的特色;為了新社的發展,新社人很團結新社農會也積極推動休閒農業發展,每2至3個月就會向他提出新的創意。

胡市長說,市府現正積極籌辦的2018年花卉博覽會與2015年臺灣燈會,市府會努力做好交通接駁,讓外地遊客可以走訪新社,感受新社的美,希望江啟臣立委在中央幫忙爭取各項補助。

為了新社特地來站台的立委江啟臣說,螢火蟲又叫做「火金姑」,是新社的一大特色,民眾不可錯過,他也承諾會在中央努力爭取各項補助及建設。

農業局蔡局長則表示,臺中市的新社區抽藤坑與東勢的軟埤坑都是探訪螢火蟲的好地點,其中抽藤坑因是去(102)年才公告成立的休閒農業區,環境保護的特別好,螢火蟲特別多,非常壯觀。報名專線:新社區農會旅遊部04-25810868。

市府觀光旅遊局表示,除抽藤坑外,東勢區軟埤坑也將於本(4)月12日至27日舉辦賞螢活動,民眾可選擇包含晚餐與賞螢的小套裝行程外,也可以在當地五福耕讀露營區徹夜賞螢;此外,東勢林場與大雪山社區近日也有賞螢活動,歡迎民眾逕洽東勢林場與大雪山社區發展協會報名。

 
每個孩子都是寶∼從差異化教學談起
2014/4/8
壹、前言

十二年國教是國家最重要的教育政策,而臺灣的未來在教育,教育的未來在良師,教師是政策推動成功與否的關鍵。教育部為保障學生學習權益,促進教育機會均等,落實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的理念,於2012年底訂定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生學習支援系統建置與教師增能方案實施要點」,其中特別重視教師差異化教學之增能研習,希望協助教師具備有效的教學策略及評量與輔導知能,以提升學生獲得有效學習。

貳、差異化教學的意義

一、吳清山教授於「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38期」中提及:基本上,差異化教學係指教師能依據學生個別差異及需求,彈 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和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引導學生適性發展。這種觀念,與孔老夫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是相通的。

二、甄曉蘭教授於「差異化教學專案實施計畫」中提及:差異化教學是一種針對同一班級之不同程度、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及學習興趣之學生提供多元學習輔導方案的教學模式。

參、差異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以國語文為例,差異化教學,有以下幾項具體且較為可行的策略:

一、教學差異化:學生具備多元智能,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想辦法融入多元智能,讓擁有不同智能的學生,有機會透過多元而創新的教學,學得更好。例如,「高中國文學科中心」提供的差異化教學示例,便提及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可設計「感官摹寫」、「譬喻」、「鏡頭移動」三種修辭學習單,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選取不同的寫作切入點。

二、題目設計差異化:學習單設計時,教師可以制訂難易度不同的題目。例如,教學者可以依據國際閱讀素養的閱讀歷程,針對文本設計題目。一般而言,擷取訊息較容易,發展解釋次之,而需要表達自己想法的省思與評鑑則較難。

三、作答區差異化:事實上,即使是困難的題目,呈現方式也可以依據學生程度而有不同。例如:程度較高的學生,作答處可以直接留白,讓學生自由發揮,直接回答;程度較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設計簡單的表格,或佐以圖片說明、文字敘述,提供線索為學生搭起學習的鷹架,讓即便是難題,學生也能按圖索驥,按部就班回答。

四、評量內容差異化:設計評量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程度,擬定不同的內容。或教師仍一併呈現所有題目,由易到難排序,並標註每道題目的「難易度」,大家皆需完成基礎題,難度較高的題目,則可有彈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完成;程度較弱的學生,則可以尊重他們的意願,當然,教師需扮演積極鼓勵的要角。

五、配合分組合作學習拼圖法實施:老師首先採用異質性分組,先告訴學生學習單題目涵蓋由易到難,每個人均要負責向大家報告一道題目,讓各組協調每道題目的人選,之後再發下題目,每個人思考自己的題目。接著則讓負責同題的成員,聚在一起討論,最後再回到自己小組向其他組員報告。組員輪流報告時,其他組員可以選擇做筆記,或提出問題,以加深印象。評量時,每個人各自撰寫自己的學習單,最後依據各個學生不同的標準分數,採計全組進步成績。

肆、結語

英國管理學大師Charles Hendy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教育目的是為了孩子的一生,而不只是為他們短暫的學校生涯而已。」因此,我們的老師必須重視孩子的個別差異,翻轉傳統的單一模式教學與評量,針對學生背景與能力的差異性,採用各種可行的教學策略,彈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設計多元、適切的評量方式,衷心期盼在教育現場中,能落實「每個孩子都是寶,成就每個孩子」!

 
兒童獨處意外多 家扶推照顧零疏忽
2014/4/8

吳禹彤/臺北報導

 一般民眾聽到兒童受虐,較常聯想到身體虐待或性虐待等案件,但根據政府統計,自民國九十九年起,每年都有超過一百名九歲以下的兒童死於「意外」,換算下來,每三天就有一名兒童死於意外,當中近六成是在獨處、大人疏忽照顧的情況下發生的憾事。

 家扶基金指出,「照顧疏忽」屬兒虐類型的一種,且致死率最高,光是去年底就有四名兒童因疏忽照顧墜樓身亡;前天在南投縣也發生一起祖母帶兩名孫子外出買菜,將另兩名孫子單獨留在家中,卻意外發生火災,導致六歲孫女命喪火窟。 

 疏忽照顧也包括父母照顧不好、照顧不來和刻意疏於照顧。家扶分析,近年來大環境不景氣,夫妻離婚率高,導致單親、隔代教養家庭增多,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又缺乏親職知識,疏於照顧孩子,輕則造成孩子三餐不規律發育不良,重則導致孩子缺乏文化刺激發展遲緩、缺乏安全感等,造成一輩子的影響。

 另外,家扶針對弱勢家庭照護狀況進行調查,發現每五名孩子就有一名須負擔超過實際年齡所能承受的責任,這些孩子也是疏忽照顧的高風險群。為了達到照顧零疏忽,家扶除了提出四月二十八日為兒童保護日,也呼籲父母要滿足孩子的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等。

 圖說:家扶基金會舉行記者會呼籲「照顧零疏忽」,共同保護兒童安全。攝影/高修民

 
每個孩子都是寶∼從差異化教學談起
2014/3/17
后里國民中學陳聯鳳校長• 第34期--差異化教學 2014-03-10• 有 203 次點閱

每個孩子都是寶∼從差異化教學談起

壹、前言

十二年國教是國家最重要的教育政策,而臺灣的未來在教育,教育的未來在良師,教師是政策推動成功與否的關鍵。教育部為保障學生學習權益,促進教育機會均等,落實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的理念,於2012年底訂定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生學習支援系統建置與教師增能方案實施要點」,其中特別重視教師差異化教學之增能研習,希望協助教師具備有效的教學策略及評量與輔導知能,以提升學生獲得有效學習。

貳、差異化教學的意義

一、吳清山教授於「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38期」中提及:基本上,差異化教學係指教師能依據學生個別差異及需求,彈 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和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引導學生適性發展。這種觀念,與孔老夫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是相通的。

二、甄曉蘭教授於「差異化教學專案實施計畫」中提及:差異化教學是一種針對同一班級之不同程度、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及學習興趣之學生提供多元學習輔導方案的教學模式。

參、差異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以國語文為例,差異化教學,有以下幾項具體且較為可行的策略:

一、教學差異化:學生具備多元智能,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想辦法融入多元智能,讓擁有不同智能的學生,有機會透過多元而創新的教學,學得更好。例如,「高中國文學科中心」提供的差異化教學示例,便提及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可設計「感官摹寫」、「譬喻」、「鏡頭移動」三種修辭學習單,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選取不同的寫作切入點。

二、題目設計差異化:學習單設計時,教師可以制訂難易度不同的題目。例如,教學者可以依據國際閱讀素養的閱讀歷程,針對文本設計題目。一般而言,擷取訊息較容易,發展解釋次之,而需要表達自己想法的省思與評鑑則較難。

三、作答區差異化:事實上,即使是困難的題目,呈現方式也可以依據學生程度而有不同。例如:程度較高的學生,作答處可以直接留白,讓學生自由發揮,直接回答;程度較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設計簡單的表格,或佐以圖片說明、文字敘述,提供線索為學生搭起學習的鷹架,讓即便是難題,學生也能按圖索驥,按部就班回答。

四、評量內容差異化:設計評量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程度,擬定不同的內容。或教師仍一併呈現所有題目,由易到難排序,並標註每道題目的「難易度」,大家皆需完成基礎題,難度較高的題目,則可有彈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完成;程度較弱的學生,則可以尊重他們的意願,當然,教師需扮演積極鼓勵的要角。

五、配合分組合作學習拼圖法實施:老師首先採用異質性分組,先告訴學生學習單題目涵蓋由易到難,每個人均要負責向大家報告一道題目,讓各組協調每道題目的人選,之後再發下題目,每個人思考自己的題目。接著則讓負責同題的成員,聚在一起討論,最後再回到自己小組向其他組員報告。組員輪流報告時,其他組員可以選擇做筆記,或提出問題,以加深印象。評量時,每個人各自撰寫自己的學習單,最後依據各個學生不同的標準分數,採計全組進步成績。

肆、結語

英國管理學大師Charles Hendy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教育目的是為了孩子的一生,而不只是為他們短暫的學校生涯而已。」因此,我們的老師必須重視孩子的個別差異,翻轉傳統的單一模式教學與評量,針對學生背景與能力的差異性,採用各種可行的教學策略,彈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設計多元、適切的評量方式,衷心期盼在教育現場中,能落實「每個孩子都是寶,成就每個孩子」!

 
透過「教學觀察與回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014/3/17

      北屯區北屯國小羅玉霞校長• 第32期--教學觀察 2014-01-10• 有 511 次點閱

透過「教學觀察與回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前言

教育是建國的基石,國家的百年大計,教育的成敗關係著國家的盛衰,而教師就是執行這百年大計的第一線尖兵,因此教師的專業發展一直是教育論述中歷久彌新的課題。教育部多年來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希藉助教學觀察為主的多種管道活動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臺中市教育局於102學年度起推動校務評鑑計畫,也是聚焦於「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藉由入班觀察教師教學來激勵更多的專業省思。的確,「教學觀察」為重要的教師增能歷程,更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直接又有效的途徑。

二、教學觀察與回饋的內涵

「教學觀察與回饋」是一種透過對教師實際教學的直接觀察並客觀記錄教師的真實表現,有系統有計畫的蒐集教學實務現場資訊,然後透過回饋會談,肯定和改善教學者的教學表現。教學觀察者可以提供教學者另一雙善意的眼睛,以及有效的教學回饋資訊,更可以做為老師教學生活中同路協行的夥伴。筆者曾經與一些年輕的夥伴教師進行課室觀察,發現教學是一個複雜的互動系統,很多時候夥伴教師很認真上課,但是無法清楚了解自己教學的真相,因此沒有覺知到自己可以改進或調整的地方。然而,每到課後回饋會談時,夥伴教師只要一看到觀課者所呈現的客觀事實記錄,立刻就會產生許多新的領悟,開始思索下一次教學他可以做怎樣的調整,接著教學者與觀察者很自然的開始討論各種教學的問題。其實,每一次在這樣教學觀察與回饋的過程中,筆者深深的感受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三、教學觀察與回饋的實施程序

教學觀察與回饋,其實施程序主要有三個重要流程,分別為教學觀察前的會談、教學觀察、教學觀察後會談。觀察前的會談,要敞開心胸導入來贏得信任,也要釐清教學觀察焦點與內涵。教學觀察時,要掌握教學專業規準及教室脈絡,可以應用一些教學觀察工具與技術進行客觀的質性或量化的紀錄。觀察後的會談,則宜展現人際互動的知能技巧,包括溫暖、真誠、接納、尊重與支持的基本態度,並要有一顆溫暖且願意助人的心。其實,只要觀念與態度對了,其他的規準研討、觀課紀錄、時間安排、會談技巧一學就會,絕不是難事。根據許多教學現場實際的經驗,「教學觀察」若能結合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共同規劃,會更容易也會更有意義。教師組成專業學習社群是聚焦在教與學上面,老師們可以一起備課、蒐集材料,共同構思教學方法與策略,然後在實際教學時進行「入班觀課」,之後再進行課程和教學的回饋、慎思和反省,以追求彼此的專業成長。

四、結語

「教學觀察」不是「教學觀摩」,它不是作秀也不是用來評價老師的方法,教學觀察就是平時上課的狀態,要呈現最原始和最真實的一面,對被觀察者才能產生最大的助益。打開教室目的是要互相學習,互相形成支持網絡,所以營造溫暖、關懷和支持的學校氛圍是必要的條件,正如日本佐藤學教授所強調的:「組織文化的改變是成功的關鍵,若一個學校只有一位老師要改變,是不會成功的,一定要以學校為主,大家一起想辦法改善,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如何設計團隊合作的機制,激發教師的熱情與信心,使多元思考透過專業對話得到交流,透過「教學觀察與回饋」持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讓全校成為「學習共同體」將是這一波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

 
教學「多異」成效「多益」
2014/3/17

      潭子區東寶國小游光照老師• 第34期--差異化教學 2014-03-10• 有 65 次點閱

教學「多異」成效「多益」

教學「多異」成效「多益」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吳清山署長,曾在台北市教育局網站「教育園丁的話」中,以「創造孩子學習成功機會」的話語,期勉教育工作者,他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天生資賦或後天的學習都有差異。且洪蘭教授也認為,人不可能樣樣好,教育應該要讓每個孩子「發揮長處」,而不是「截長補短」。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及需求,彈性調整教學的內容、進度和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習效果和引導適性發展。教師應用差異化教學,輔以「鷹架理論」和每個孩子共同合作,來完成這個目標。

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蓬勃發展,網際網路更是無遠弗屆。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必然的趨勢,如此的教學內容,較過去多元且具彈性,教學方法也比傳統來的生動活潑,依學生程度調整內容,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大大提昇了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

關於差異化教學策略,就筆者自編教材(能源教育)的課程設計,融入資訊科技為例。在整個教學活動,學生採異質分組,實施過程由學業成就較佳的學生帶領學習,藉由同儕相互學習,營造互動觀摩、分享的學習氛圍,不僅能澄清觀念及個人的認知差異,增加課程的理解,於討論中腦力激盪,引發各種想法。共同合作完成,從資料蒐集、進行觀察、擬定研究方向,最後成果以powerpoint呈現與全校師生分享……等等。以下就實施過程與心得分享,期盼教育先進不吝指教。

一、教學情境塑造:

教學歷程是一連續的過程,營造一個寬廣的學習環境。是協助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旺盛學習興趣與觸發學生學習潛能的最佳管道。故筆者於課程實施前,關於能源的標語、海報及日常生活電器……等,陸續出現在教室的各個角落,目的在製造出能源教育課程即將開鑼的氛圍。

二、部落格討論:

學生討論能源教育中有興趣的主題,筆者將內容歸納揭示於學校moodle教學平台及Blog教學網誌,各組針對主題進行探索。利用電腦課及在家的時間,上網搜尋相關議題資料,歸納擷取可用資訊(教師須教導學生,在取得資料來源時,需詳細交代文章出處,尊重他人智慧財產相關的網路倫理等)。資料經仔細研讀,整理記錄於Blog教學平台網誌,並提出自己的心得及看法。供其他組相互觀摩、學習。因各組研究探索的主題不同,藉由同儕間跨組教導學習,節省資料重複搜尋的時間,並協助低成就學生的指導。使全班皆能分享到能源教育各面向的主題內容,因此在短時間內,學生能源知識倍增,成效卓著。(圖一)

三、Moodle教學平台運用:

筆者將規畫的能源課程及相關參考資料,揭示於Moodle教學平台。因整個課程設計,以學生能力本位為出發點,著重自發性及同儕分享學習,教師扮演指導及諮詢的角色。在每個學習階段,筆者會於moodle教學平台陸續出示學習單,請學生於規定的時間內,將學習單的內容或指派的任務完成,學生藉由網路上傳繳交作業。筆者也於線上批改及評分,學生能即時知道自己的作業成績及學習狀況。

筆者另架設測驗平台,讓學生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突破時空的限制,在線上接受能源知識的學後評量,題目設計適性且能即時反饋,故學生在測驗時,遇到觀念不清楚答錯的題目,測驗平台會提供正確解答及相關知識解析。受試者可不限次數進行評量練習,進而讓知識能達到精熟的學習效果。筆者可隨時於成績列表中,知悉學生的學習狀況,對於評量成績不理想學生,進行了解及適時適性的輔導,使學生皆能達成課程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圖二)

圖一 圖二

四、多媒體導入:

常在傳統的教學場域上見到,雖教學者口沫橫飛賣力演出,但學生聽得依然滿頭霧水,即所謂「言者諄諄聽者渺渺」。教學者即使講解了許多遍,學生就是學不來。反觀,學生對於電視上的卡通動畫,人物的特色、對話的內容皆能過目不忘,甚至倒背如流。原因無它,答案都在於多媒體,透過聲光的刺激,發揮的神奇魅力,提昇了學生學習的樂趣。教學上若能善加利用多媒體的優點,教學現場必定佳評如潮,成效滿分。(圖三)

五、校外教學:

整個課程進行當中,每位教師在能源方面並非專業人士,且學生學習能源知識的來源,僅止於教師的講述及網路資源,如此狹隘的學習,成效自是有限,因此想要使能源教育深植於心,實屬不易。故在課程中安排苗栗火力發電廠實地參觀活動,特聘電廠的專家與學生對談,指引迷津、尋求更實際且寬廣的能源知識。

利用參觀活動訓練學生的同儕領導能力,共同討論議題、提問、禮貌訓練及採訪工作的責任分配,期使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提問、攝影、卡片製作)分工互助。經由此次參觀活動達到預期的成效,除了學生所欲探尋知識,得到鉅細靡遺回答。更由於參訪學生好學的表現,令接待人員讚嘆不已,破天荒帶我們參觀一般訪客無法到達發電廠核心做實地講解。學生能有此禮遇,無上光榮,意外的收獲,讓筆者感到無比的驕傲。

六、實測競賽:

教學活動的延伸,令人雀悅。學生的求知慾被激發了,學生主動提出,希望對於再生能源--太陽能,能更進一步的認識、實作及體驗。考量學生的能力、學習的便利性以及能貼近生活的需求。筆者設計了太陽能燜燒鍋的實驗及太陽能車競賽,實驗中應用了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各項原理。各組學生不僅製作出熱效率極高的太陽能鍋,煮出香噴噴的白米飯、細綿可口的綠豆湯及香Q的白煮蛋來。也設計出造型奇特、馬力強大,跑得又直又快的太陽能車。學生們都感到無比的興奮,覺得自己原來是那麼的厲害。(圖四)

七、心得分享

子曰:「學而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經由這次探索教學活動,學生學習記錄詳盡、收穫滿滿。筆者心想不能為此學習活動結束,而畫下句點。故要求各組分工,一起動手將資料及心得成果整理,一方面製作成海報,張貼於學校公布欄,供全校師生瀏覽學習。另一方面製作成簡報(powerpoint),請各組上台報告。同時邀請六年級全體學生(七個班級)聆聽,接受其他班級學生的提問及答詢。整個學習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本身資料彙整及組識能力。同時,對其他班級也能負起能源教育的宣導責任,落實了能源教育的推廣活動。一舉數得,妙哉! (圖五)

圖三 圖四 圖五

八、落實於生活的學習成效:

整個教學的歷程,深植於心與否,端在於生活的實踐。學生將知識化為行動,擬定屬於自己的節能方案,依自行設定的策略,實踐於日常生活中。筆者在教學後兩個月,請學生收集家中的電費單,結果令人滿意,大多數家庭的用電,都較去年同期的電費支出,有顯著的減少,這表示學生的學習內心有感,能正視能源問題存在,進而節約能源,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儼然,這一場搶救能源大作戰教學,成功!

經由一連串的學習活動(探索活動、分組訓練、研究……),加強學生自我了解,並記錄自己的成長;關懷環境、體驗生活、合作學習……等;以生動多元的教學設計,訓練學生思考、推理、創造的能力;強調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潛能發揮,正視每個孩子的學習差異,多元學習與評量。增加孩子的學習自信,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促使孩子能適性發展!「創造孩子學習成功機會」,為每個孩子找到屬於他自己的位置。

 
上一頁 目前為第9頁/總共有22頁   下一頁
 
 
407台中市西屯區西安街78號 電話:04-27018008 傳真:04-24526739 Mail:feng.chia.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