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對於剛進入小學階段的一年級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嘗鮮賞味的月份,酸甜苦鹹一堆生活調味罐混雜著,就這樣一股腦兒全倒進卡哇伊的新書包裡,打開書包,每天都有不同的驚奇旅程。
一年級才結束完幼稚園生活,馬上就進入了另一個很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孩子們會用有限的能力去探索身旁週遭的世界,然後坐在比幼稚園高一點點的椅子上回想著媽媽的叮嚀:「你已經長大了,要變成一年級的小朋友了,要乖乖聽老師的話喔。」像大哥哥大姊姊一樣變成神氣的小學生,這真是一件人生大事,所以他們開始試著克制活蹦亂跳的手腳、試著記住老師說出的規矩、也試著在小一生活軌道上來一點不誇張的探險。他們有點未知、有點興奮又有點焦慮,想要專心長大、然後努力的想拼湊一個很新很新的我。
家有新鮮人的家長也應該會有同樣懸在半空中的心情吧,「我們都是在當爸爸以後,才開始學著當爸爸的。」這句話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小一生的家長必須跟著孩子一起學著適應、學著扮好小一生父母的角色,跟隨孩子的成長步調,調整自己的腳步和心態,這個階段將是一場甜蜜的挑戰。
藉著學校新生入學親職教育分享,我從自己在教育現場的觀察,整理出七個小錦囊和家長分享,希望藉此傳遞一些觀念和想法,讓小小新鮮人的父母親也可以在小寶貝努力轉換和調適的這段時間,一起用適性健康的心態陪伴他們成長與學習。
錦囊1:樂學習
樂學習,是樂於學習、樂在學習。
樂於學習指的是動機,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某些內在的動力讓他想去做某些事情,這股驅力來自於天生的好奇心,因此如何營造多元探觸的環境、如何激發孩子的熱情變得很重要;樂在學習則是學習過程的樂趣化,樂趣化不應該只是狹義的玩樂,而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用不同的途徑激發他們尋找答案的熱情。
想起最近讀過的一本書《苦苓和瓦幸的魔法森林》,苦苓和泰雅族小女孩瓦幸用最輕鬆的姿態進入森林,他們一起聆聽大地的聲音,啜飲森林蘊藏的生命力,過程中,不斷的透過觀察與對話,享受自然萬物帶來的驚奇,其實,這本書要說的是:學習真正的核心在於對話、體驗與樂趣。
孩子們剛剛進入一年級,面對學習這件事情還很陌生,親愛的爸爸媽媽請為孩子營造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和學習的第一類接觸充滿幸福與樂趣,唯有孩子喜歡並覺得有趣,學到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
錦囊2:慢教育
慢是一種生活型態,就像運動之前要熱身、或者悠閒的走路上學,都是「慢」的哲學。
回頭看看我們孩子的課表,這才驚覺我們的教育總是塞得太滿,是東方人海島競爭性格使然吧!每年200天的上課日數,七大領域七大議題,帶著疲累放學,還要參加課後補習,生活從一個大框框到另一個小框框,我們留給孩子的空白剩下多少?教育是全人塑造的過程,別讓我們的急性子捏壞了他,剛進入小學的孩子,我們要在乎的不是他學得有多快,要在乎的是他學得是否從容自在,並不等同消極,而是緩緩咀嚼、細細品嘗,這樣的學習節奏才可以嚼出滋味,享受學習的箇中甜美。
慢慢來,比較快,呷緊反倒會弄破碗。學習不能只談狹隘的課業表現,孩子的成長如同植物抽芽、茁壯,需要時間讓教育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滲入孩子的認知與情感世界,只要孩子願意小步小步的持續前進,學習的路永遠都在前方,想學的東西,也會如願成為帶著走的能力。
請放慢我們的腳步,讓孩子有空間思考、有時間調整,讓學習保有幾分鮮甜。
錦囊3:微成功
心理學家艾瑞克遜的人格發展論告訴我們:6歲的孩子剛剛進入「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的分流關鍵,這個階段人格發展來自孩子的「自我概念」,他們會開始尋找答案:「我是一個甚麼樣的人?」而自我概念的形成,經常來自父母、師長所謂重要他人的評價。
因此,我們需要在這個時期提供充足的機會給孩子挑戰,放手讓他們完成能力可以完成的事情,也讓他們有機會體驗成功,並且給予滿足的讚美。例如:自己起床、整理書包、走路上學、和同學合作完成打掃工作等等,這些雖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造就的成功也只是「微成功」,但力量卻大得驚人,因為經常有那麼一點點挑戰等著,讓他們每天都知道我有進步,慢慢的,一股神奇的力量開始運作,在孩子的心中形塑「Yes, I can .」的概念,他們會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完成某些事情,這對於自信心的提升是相當有幫助。
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先生用水做實驗得到的證明:「讚美和感謝的水結晶最美麗。」親愛的爸爸媽媽,不要替孩子定義成功,也不要只是著眼所謂的大成功,「微成功」不斷的日積月累也很可觀,真誠的且充分的讚美可以改變孩子的世界。
錦囊4:能選擇
天下雜誌368期曾經以「直升機父母」為題,探討現代的父母像直升機一樣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生活。
這是台灣社會自然發展出的偏峰教育現象,隨著父母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少子化的影響,父母親對於對孩子的未來,無不想鋪一條平坦順遂的道路,也正因「為了他好」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替孩子做出大大小小的選擇,看似溫暖的呵護,反而會遮住孩子向前眺望的視線,對他們來說是負面的影響,父母親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取代孩子做選擇,至少會剝奪孩子「參與、判斷和做決定」的三種學習機會,因此,在考量孩子的能力和經驗可以自行選擇的前提下,應該給小朋友更多自我選擇的機會,從最簡單的開學文具選購、假日穿衣搭配、遊戲時間長短、睡前故事挑選,或者家庭聚餐挑哪家餐廳,都可以適時開放給小朋友學習選擇。
選擇的過程中,大人也可以提供相關的資訊,協助並尊重他們做出最妥適的決定。做選擇的過程,讓孩子有機會思考好惡、衡量得失,相較於父母親枯燥乾澀的一聲令下顯得更有教育價值。
錦囊5:保熱情
一年級的孩子年紀畢竟年紀還小,對於所學習的事物是否能夠專注,甚至願意持續投入,保有「熱情」是很關鍵的因素。
如何保有熱情?第一個方法就是提供孩子更多的「團體經驗」,也就是為孩子找到學習的夥伴。彰化縣弦樂團發展聯盟是一個推動小學校園弦樂發展的組織,在彰化地區已經有超過100個學校3500個學生加入聯盟,他們成功的教學經驗來自8到12人的小團體學習當作起點,而不是師徒兩人的個別課,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有充分的刺激和互動,也建構出相互觀摩和較為多元的學習,把拉奏提琴這件事情視為大家共同成就的一件美好,這樣形成的群體,孩子看得到夥伴,學習的熱度比起孤單一人容易維持。回頭再來談小一新生,當他們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時,父母可以透過參與學校班親會的機會,多結識不同家庭的學習友伴,讓他們彼此交流共學,豐富孩子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這是很不錯的選擇。
其次,和孩子共同討論,設定近期想要完成的小目標,然後朝這個目標努力,也是保持熱情的好方法,就像公車一樣,到達一站再朝下一站出發,一站一站前進、一站一站獲致成功,這通常不會花太多的時間,也容易有成果。這種「公車進站」的學習方式,熱情容易延續且不斷獲得成就感,最適合父母親和孩子在家裡共同約定完成,過程中,我們要把尺度拉得更寬、更有彈性一點,允許孩子不斷的好奇探索,也要給孩子充足的讚美,讓努力受到完全的祝福與鼓勵,形成學習良性的循環。
錦囊6:有陪伴
陪伴,是一種安定孩子的後盾,讓他們知道「當你回頭時,我在。」的力量。
父母的角色無可取代,一直以來從來沒有人敢懷疑過這句話。偏偏,現在是工商繁忙的社會,父母朝九晚五顧三餐,下班後還要應付加班應酬,所以,為孩子準備早餐的是餐桌上的鈔票、為孩子說故事的是冰冷的CD、陪孩子玩遊戲的是電玩搖桿和網路,等到孩子突然間長大了,我們這才發現,家庭空巢期又來掛牌了。想一想,孩子的成長就是因為無可倒帶才彌足珍貴,工作即使再忙,如果可以做好時間的管理,每天留一些空白時間和孩子共處,那也是一種幸福,不是嗎?「陪伴」是圓滿親子關係的一塊拼圖,別冷落了它。
有三種陪伴對小一的孩子特別重要:一是陪他說說話,天南地北的聊,說說學校好玩的事、說說煩惱、說說快樂,這時候,我們都應該學當一個「聽話」的父母,這是溫暖愉快的掏心時間,可別把時間拿來「念」小孩;二是陪他說故事,透過父母親的嘴巴說出的故事就是不一樣,有語言的表情、有傳送的溫度,還有濃濃的愛與關懷,孩子可以盡情地享用CD再怎麼模仿也無法做得到的事;三是陪他玩遊戲,我記得孩子是五、六歲的年紀吧,每每在寒冷的冬夜,我們就窩在臥房玩包春捲的遊戲,我用大棉被當春捲皮把孩子捲起來,再用力一抖,春捲餡兒便笑呵呵地滾了出來,這個時期陪他們玩的遊戲,即便歷經歲月更迭,仍會是全家人共擁的回憶
錦囊7:願等待
我很喜歡詩人七星潭的一首詩《一朵小花》,詩中提到一點點陽光、一點點雨水、一點點泥土、一點這個一點那個,還有一點點的等待,然後才會有一朵綻放的小花。
教育一個小孩,不就是這般細心照料和等待的過程嗎?許多父母親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對於孩子的競爭顯得焦躁不安,事實上,過早學習、過度學習對孩子來講只會提早折損他們對於學習的熱情,《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也告訴我們,先起跑的未必是最後的贏家。一顆種子,如果能夠選擇在最適當的時機落土、萌芽,陽光給一點祝福、雨水給一點滋潤、泥土給一點養分,然後等待、等待、等待…,別急,有一天,花苞結了、花蕊吐了,當晨曦撒落大地一片金黃時,一朵小花就這樣搖曳在枝頭上了。
小一的新生剛進入小學,請讓我們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適應新環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優游轉身,雖然每個孩子的身心狀況都不一樣,但他們同樣需要時空來成就自我。父母和老師請不要著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樹木要十年、樹人卻要百年,孩子學會ㄅㄆㄇ只是時間的問題,就像春天細葉欖仁樹梢上新抽的綠芽,有快有慢,學得慢的孩子就只是學得慢而已,我們更要在乎的應該是孩子學習的態度—永遠對學習保持高度的好奇和興味、永遠喜歡觀察、操作、思考和創新。學習的路真的很長,孩子終究會迎頭趕上的,就像一場春雨以後,我們突然發現綠色新芽已經悄悄佈滿每棵細葉欖仁的枝頭那樣吧!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寬容。過載的生命和單一的社會價值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願意耐心等待的大人們,請學會寬容,也請留一些空白給孩子,孩子們會用綻放的花蕾對我們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