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2012/11/2
記者曾問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有什麼話要送給年輕人?
他只說了四個字:開始讀書...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 我有個國三的女兒,
她在前一陣子的保送升學甄試時只填了一個志願,結果高分落榜.
她說: 聯考名額還那麼多,我總要把機會都試過了,才能甘願......
前幾天, 收音機播出屋頂上的提琴手,
她陶醉在音樂旋律中說: 很高興,我聽得懂英語......
當有人開玩笑罵她是笨蛋的平方時,
她會回罵笨蛋的立方......
她說:還好,我上過數學課......
在書店, 她翻著進口月曆,
笑開了臉, 因為她看到畢卡索, 梵谷的名畫,
都被改畫進了貓臉, 藝術家的幽默,
使她一整天心情愉快......
她說: 美術史,我沒有白念......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她說:哪來那麼嚴肅?
讀書, 讓我的日子過的更有趣罷了......
那你為什麼想念第一志願的學校呢??
她說: 我想把日子玩的更精采,
我想聽聽名校名師的課,
我想認識一群聽得懂我說笑話的朋友......
而且, 第一志願的學校,不是用想的就可以進去念,
我和我未來的好朋友,現在都在為聯考努力以赴......
我想,這就是她......人生以玩為目的.....
讀書只是讓她能玩的視野擴大,
讓她更能享受生活之美的方法而已....”
上面這篇文章,
我真的是不記得作者的名字了......原諒我.......
但......我一直記著這句話
“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呵呵......原來我們都曾為了和現在的朋友認識......
而曾經這麼的努力著......
如果......你是將來孩子的爸媽......請千萬不要忘了提醒孩子......
讀書.....還有很多的樂趣......
如果......你是別人家的 家教或老師.......請別忘了鼓勵孩子說...
讀書.......並不是只有表面......
如果......你還是個年輕的孩子......
讀書......真的會讓你找到更多的樂趣的......

與大家共享這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動.......

人生的事...沒有十全十美...但是....我願認真活在當下...
專心走路....專心看書...專心做報告...專心聽音樂及教小朋友
希望你們也能早日體驗到讀書之於你人生的意義
並且慶幸自己曾經努力讀書
進而養成讀書的習慣........
送給你們一段馬斯洛說過的話........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親愛的朋友加油囉!

想一想讀書的時光是不是很美好呢?

也許目前在讀書的人並不會覺得吧!=
生命會給你所要的東西,

只要你不斷的向它要,

只要你在要的時候講得清楚。

---美國•愛因斯坦

 
踏青穿淡色衣物 免招蜂引蝶
2012/10/25
  • 2012-10-24
  • 【中央社】

 秋涼好登山,但蜂螫事件激增。新北市府消防局今天提醒,踏青穿淡色衣物,以免招蜂引蝶。

 新北市平溪十分瀑布今天發生台中的旅遊團團員遭虎頭蜂螫傷案件,共7名女團員受傷,幸虧意識清醒,送醫治療後無大礙。

 市府消防局說,曾有女登山客遭虎頭蜂螫傷,因溶血症引發肺部出血,呼吸道衰竭而不幸過世;也有消防隊員因執行捕蜂任務時,不慎被蜂螫傷。

 消防局表示,蜂類螫傷可分為蜜蜂及胡蜂(俗稱虎頭蜂)螫傷,一般有局部症狀反應、毒性反應、全身過敏反應及延遲性過敏反應;有體內溶血反應,嚴重過敏反應休克致死的危機。

 踏青時,消防局建議穿淡色長袖、長褲及布鞋,勿擦香水、勿穿有鮮花圖案衣物,避免招蜂引蝶。

 若蜂圍繞身旁盤旋不去,應是將要接近蜂巢驚動蜂群,宜撤退勿再前進。

 萬一不幸遇蜂群攻擊,以手臂遮頭,或衣物覆蓋趴在地上比較適宜。不幸遭蜂攻擊時,應記下蜂的種類及時間,若蜂刺留在體表,可用尖頭鑷子或用指甲、刀片將刺刮去,不可以手或夾子擠壓拔除,避免將殘留毒液擠入人體。1011024

 
閱讀素養,到底要怎麼培養?
2012/10/17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合和國」,邀約優質的部落客家長及老師,分享閱讀親子天下文章的感想,或在教育教養上的實際應用、案例分析。本文為「家在婆娑美麗處」格主小熊媽看了《親子天下》2012年10月號特別企劃中「打開書,鍛鍊自學功夫──柯華葳談閱讀理解素養」一文後,對於閱讀素養所抒發的感想。

本文出處:家在婆娑美麗處: 小熊部落

作者:小熊媽

又到了每個月雜誌閱讀心得分享的時候!10月號的《親子天下》很容易讀,其中我最有興趣的文章是:「打開書,鍛練自學功夫」、以及「為何孩子不專心?破解四大迷思」。

前一主題與即將迎接12年國教的小熊哥有關,後者與寫作業不專心的小小熊有關;不過「專注力」的問題,我前陣子才剛寫過「如何養成孩子寫功課的自律性」一文,所以這次換個主題,來談談如何培養「閱讀理解素養」的一些想法。

「閱讀理解素養」為何這陣子沸沸揚揚地被拿來討論呢?大家應該聽說了: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ps:她是我高中的訓導主任)八月時宣布:基北區的特色招生,只考「學習力」,也就是不考學科、只考「素養」。

這下子許多人可頭大了,大家開始紛紛討論:

1.) 什麼是「素養」?

2.) 「素養」要怎麼考?

我們可能曾聽說:某某很有人文素養(或科學素養)──其實就表示某某這個人了解許多人文或科學的知識、且能融會貫通的運用在生活上

以前我們要必考的五大天王(不是火鍋料):國、英、數、自、社(台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分科考),以後將合併為考:「閱讀理解素養」、「數學素養」。

更重要的是:「閱讀理解素養」不只考國文,而是結合了「自然」、「社會」另兩大天王的一鍋大菜

這下子家長更緊張了,也就是面臨問題二:「素養,要怎麼考」?

10/9中午,我正好打開新聞,看到某新聞台做了一個12年國教主題報導:「理解力怎麼教?」

內容訪問了高雄知名學區的x國中,學生多半是以考上雄中、雄女為目標;也錄下了A段班學生(現在還有這樣分班?)學生認真上課的情況。

x國中的老師認真地拿著麥克風,教導A段班的學生如何準備考試,但記者訪問他們時的結論是:「我不會因為12年國教改變目前的教法與教學難度…反正還是要考試啊!」

更有趣的是,接下來記者也對照訪問了一所高雄區「偏遠+放牛」的國中,先問家長:

什麼是12年國教?答案是莫宰羊。又問學生,學生們在攤販旁買吃的,天真爛漫地開心說:

「不用補習了!12年國教就不用補習了!」

然後是高雄某知名中學校長說:「我們(老師)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理解力』要怎麼教?師範體系也沒開這種課啊!?」

看到這裡我開始冷汗直流:如果連校長、老師都不知道「理解力」怎麼教…這表示以前是教孩子把知識「囫圇吞棗」為主嗎?

不過想想,從小我們受的教育內容,多半都是為了升學考試,有多少知識是「死背、硬記、填鴨」後、考完就「唾棄+遺忘」了呢?大該絕大部分都是吧!

這樣的學習,又怎會真實靈活運用在生活中?素養,更是天方夜譚。

*題外話: 我家是這樣培養閱讀素養的...從品味書香開始

因為素養,也是一種態度:有人文素養,表示會喜歡人文知識並主動地、定時地去學習它;但我們許多孩子,考上大學後就把書本甩一邊,不再看課外書了;更多出社會的上班族,也只看看工作需要的專業書、或如何理財致富的書籍。

眾人的閱讀的胃口,早就被考試制度搞壞;人文的素養,難以持續經營。

在「打開書,鍛練自學功夫」一文中指出:什麼是閱讀素養?就是:

1. 能應用,理解並應用語言書寫的能力。

2. 能建構,從各式文章中建構意義。

3. 被啟發,從閱讀中獲得新事物

4. 能參與,可以參與學校與生活中的閱讀社群活動。

5. 能享受,從閱讀中得到樂趣。

爸媽能做什麼事情,增進孩子的閱讀素養呢?不用補習,讓孩子盡量多讀、快樂讀就好了!柯華威指出:樂在閱讀也是閱讀素養的一個重要指標!

所以爸媽要盡量提供孩子多元的閱讀素材、多讀些不同的文本。讓他們知道文章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寫法、不同的立場與表達方式

如果孩子對某類型的書特別沒興趣,家長可以自己讀給他聽、把自己的感動告訴他…若自己都沒被感動,是講不出讀後心得或人生道理的。

小熊以前只對自然科學類的書有興趣,有一次我把托爾斯泰的短篇傑作「人為什麼而活」唸給他聽,並把我心中的感動告訴他…結果他自己把書拿來細細念的一遍,也真正第一次初步理解了:

「人有什麼東西?」、「人不能知道的是什麼東西?」、「人為什麼而活」的道理。

有人一定會不相信的問:「培養閱讀素養,哪有這麼簡單?」 建議可以去翻翻李家同的著作:「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一書。書中曾提到:

「閱讀應該是不受任何的限制,是隨興自在地看自己想看的書。小朋友的閱讀不夠,國文和作文就不好,連帶的數學也一定不好,因為抓不到文章的主旨,也看不懂題目。普通常識不可能都來自於課本,一定要大量的閱讀才有助於提升能力。」

只要大量閱讀,可訓練孩子以下四種能力:

1.很快看懂文章,並抓到重點;

2.正確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合乎邏輯,不自相矛盾;

4.內容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所以關於閱讀素養,讓孩子大量閱讀並快樂的讀,就是最基礎也最根本的第一步!!

素養的培養,孩子與父母其實都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只要願意開始、永不嫌遲…

延伸閱讀:

打開書,鍛鍊自學功夫──柯華葳談閱讀理解素養 採訪整理:陳雅慧 出處:親子天下雜誌39期

想進特招窄門 必備「學習素養」 作者:陳雅慧、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雜誌39期

 
情緒管理 終結暴力
2012/10/17

長期生活在婚姻暴力家庭的兒童,容易產生偏差行為。他們除了恐懼自己和媽媽一樣被毆打,也因為擔心媽媽受傷、死亡、離家或自殺,而常常處於極度不安中。人格特質也因此顯現出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不願信任別人,無法與人親近,甚至有神經質傾向。

 最近因失業又憂鬱而服藥自盡的變性人林國華,坎坷童年即生活在暴力爸爸的陰影下。幼年時,酗酒的爸爸動不動就對母親拳打腳踢,如同驚弓之鳥的母親,只好帶著他和哥哥躲進警局,甚至遠走他鄉,直到父親車禍過世為止。

很多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雖然痛恨暴力,卻也因耳濡目染,成為暴力爸爸的翻版,讓家庭暴力繼續惡性循環……。

難道沒有解決之道?當然有,但要從大人做起! 如果大人的觀念不改,行為模式已養成,自然很難改變,需要藉由決心、毅力和專業輔導以協助解決。若事情尚未嚴重至此,最容易可行的方法,就是大人、小孩一起來學習如何紓解壓力和處理情緒。

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張姓職業婦女,紓解壓力的方式是結交幾位好朋友,彼此當對方的「心靈垃圾桶」,可以互吐苦水、互飆眼淚,說完、罵完、哭完,回到家裡和工作崗位上,又是一條女神龍。而她因為自己的情緒處理得當,也鼓勵孩子 在家有哭、有生氣的權利;但在接納孩子將情緒發洩夠了後,一定會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

另一位在電腦界工作的謝姓中年爸爸,現在也收起了棍棒,為自己和老婆、孩子各自準備專用的「出氣墊」,可以抱著它到臥室、廁所又搥又罵,發洩自己積壓的情緒。

數年前,有位國二楊姓少年,在學校是個品學兼優的班長,卻突然在家狠揮42刀,結束了父親的生命,震驚社會。究其原因,在於親子溝通不良:父親望子成龍,希望他用功讀書,但用權威、打罵方式壓制孩子,未重視其在體育與人際關係上的專長與興趣,硬要他照著父親的意思做。

類似不良的親子關係屢見不鮮,即使當時不出事,長大後可能影響下一代,或是朋友、同事,大人豈能不慎。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終結家庭暴力,給孩子安全快樂的成長空間吧!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提供「113婦幼保護專線」,全天候受理諮詢、報案

 
淺談英語教學發展藍圖──以頭家國小為例
2012/10/15
少子化衝擊校園生態,造成學校減班、教師超額等困境,頭家國小幸賴創校張嘉隆校長將英語教學訂為學校發展方向、繼而錢得龍校長用心經營,帶領全校教師共同戮力發展英語本位課程學校特色,這些年來不僅未受少子化的影響,更是許多新生向隅的學校。

  本於經驗分享的初衷,謹就本校現行英語教學情況,及未來努力方向之英語教學發展藍圖做簡單的介紹:

  一、凝聚共識形塑英語教學願景:學校本位特色課程應該是全校每位教職員工都要有的相同願景,才能真正落實學校本位課程。本校在英語教學的願景是學生畢業時,若陪同父母出國具有應對交通、生活等情境上的英文會話能力,並基於此願景進行課程發展與課程設計。

  二、強調教師分工團隊教學:每位教師都是英語教師,導師注重於學生讀寫能力的加強,英語專任教師運用自編教材強調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與發揮。英語專業社群著重在宏觀面的發展,如課程之設計與發展、教學策略之精進;英語教學小組著重在微觀面的落實,如情境布置、活動設計與實施、團隊訓練等等。

  三、營造每日學英文環境:學英文最重要的是每天、持續不斷地學習,因此本校每天晨間都有十分鐘分年級進行之英語廣播教學,及二十分鐘導師指導英文學習時間,就是要讓學生每日都浸潤在英語學習的情境中。

  四、活化中外師協同教學:教育部補助本校一名外籍教師員額,每班學生每學期至少有一次中外師協同教學活動,讓學生習慣於面對外國人,勇於用英文表達。每週教師晨會時間,外師則輪流到各班與學生互動,增加學生學習的機會。

  五、加強國際教育:本校在家長提供寄宿家庭及透過非營利國際組織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AIESEC)申請國際志工駐校服務,另有美國、瑞典國際筆友之交流、互動,增加學生對國際教育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六、深耕英語閱讀:本校圖書室有三千多冊英文圖書,運用網路閱讀認證系統及獎勵辦法,鼓勵學生閱讀英文書籍。

  七、落實英語能力評量:每週二則針對全校各班學生進行「每週三句」抽背,每週四針對當週的學習內容實施形成性評量,每學期期末辦理全校學生總結性評量,進行英語能力檢測,通過各級檢測者則頒予通過證書。

  八、強化補救教學:利用寒暑假將各班英語能力嚴重落後的學生,以社團方式進行補救教學,經濟弱勢學生則免費參加。

  英語的教學,要落實在生活中應用才能有效。本校未來將努力營造生活化的英語學習情境,提昇學生說的能力,培養頭家學子優質的競爭力。

 
誰說沒有不是的父母
2012/10/8

文/李萬吉 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學校例行的會議中,家長申訴案件經常被熱烈討論,多年來也累積了一些經驗。有些是班級層次的問題,有些是行政層次的問題,有些則是家長認知的問題,我們都加以討論釐清,歸結出問題關鍵,作為學校處理的作業參考。

  家長的申述案件,或是出自老師的疏忽,或是家長的誤會,或是孩子的感受,往往因為處理不當,就會擴大成為全校的問題,甚至成為社會新聞,傷害教育界的形象,學校的榮譽,影響了親師關係,最大的受害者還是老師和孩子。

  幾年前,有則新聞報導,學校老師用棒球棒打學生的頭,引起社會嘩然。事實是,老師用的是上課中遊戲用的吹氣球棒,而且是上課中師生戲謔打趣,課堂氣氛非常輕鬆下的互動,沒有處罰的情境下發生的行為。

  類似的誤會,如:錯指老師性侵學童、家長要指定喜歡的導師、拒絕孩子被迫加入球隊、抗議孩子扮演白雪公主裡的壞人皇后、指定要當班長、擔任首席提琴手、學生打架演變成父母對簿公堂,甚至對老師的服裝、髮型、語言指指點點,其實都是來自於親師之間的認知落差或是立場落差。家長愛自己的孩子,往往深信孩子是不會說謊的」,學校和老師要照顧更多的孩子,知道孩子懂得選擇性的敘述」,其間有許多彼此對話互相驗證的空間,如果親師沒有互信,大人之爭形成的模糊地帶,正成為孩子道德錯亂和價值混淆成長的溫床,影響人格發展,遺害終生。

  基於愛孩子,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學校老師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為了所有的小孩,難免質疑是不是沒有不是的父母。這是我們從家長申訴案件中,歸納出來的問題關鍵,是不是也可以供作家長參考。

  本篇文章轉載於:中時電子報「鐵人夢語-誰說沒有不是的父母」

 
不是王子公主病,是爸媽遺傳的過敏體質
2012/10/8
過敏是一種遺傳性特異體質,也是現今常見的慢性疾病,但只要在生活中遠離過敏原,並做好個人健康維護,過敏患者也能享受健康生活。

文/呂怡貞 審稿/徐世達(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康軒教材主題對應/國中自然1下:生殖、遺傳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調查,2007年台北市小一新生中,49.39%有鼻過敏,2009 年台北市小一新生中,20.74%有氣喘。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臨床估計,全台灣鼻過敏患者約佔總人口30%,氣喘患者約10%,其中又以兒童患者佔多數,且因尚缺乏全台灣過敏盛行率調查,此統計數據恐怕仍為低估,顯示過敏已是台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繼續閱讀


出處/科學Easy Learn網路版•行政院國科會補助案
 
送給小一家長的7-up小錦囊
2012/10/1
9月,對於剛進入小學階段的一年級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嘗鮮賞味的月份,酸甜苦鹹一堆生活調味罐混雜著,就這樣一股腦兒全倒進卡哇伊的新書包裡,打開書包,每天都有不同的驚奇旅程。

一年級才結束完幼稚園生活,馬上就進入了另一個很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孩子們會用有限的能力去探索身旁週遭的世界,然後坐在比幼稚園高一點點的椅子上回想著媽媽的叮嚀:「你已經長大了,要變成一年級的小朋友了,要乖乖聽老師的話喔。」像大哥哥大姊姊一樣變成神氣的小學生,這真是一件人生大事,所以他們開始試著克制活蹦亂跳的手腳、試著記住老師說出的規矩、也試著在小一生活軌道上來一點不誇張的探險。他們有點未知、有點興奮又有點焦慮,想要專心長大、然後努力的想拼湊一個很新很新的我。

家有新鮮人的家長也應該會有同樣懸在半空中的心情吧,「我們都是在當爸爸以後,才開始學著當爸爸的。」這句話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小一生的家長必須跟著孩子一起學著適應、學著扮好小一生父母的角色,跟隨孩子的成長步調,調整自己的腳步和心態,這個階段將是一場甜蜜的挑戰。

藉著學校新生入學親職教育分享,我從自己在教育現場的觀察,整理出七個小錦囊和家長分享,希望藉此傳遞一些觀念和想法,讓小小新鮮人的父母親也可以在小寶貝努力轉換和調適的這段時間,一起用適性健康的心態陪伴他們成長與學習。

錦囊1:樂學習

樂學習,是樂於學習、樂在學習。

樂於學習指的是動機,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某些內在的動力讓他想去做某些事情,這股驅力來自於天生的好奇心,因此如何營造多元探觸的環境、如何激發孩子的熱情變得很重要;樂在學習則是學習過程的樂趣化,樂趣化不應該只是狹義的玩樂,而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用不同的途徑激發他們尋找答案的熱情。

想起最近讀過的一本書《苦苓和瓦幸的魔法森林》,苦苓和泰雅族小女孩瓦幸用最輕鬆的姿態進入森林,他們一起聆聽大地的聲音,啜飲森林蘊藏的生命力,過程中,不斷的透過觀察與對話,享受自然萬物帶來的驚奇,其實,這本書要說的是:學習真正的核心在於對話、體驗與樂趣。

孩子們剛剛進入一年級,面對學習這件事情還很陌生,親愛的爸爸媽媽請為孩子營造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和學習的第一類接觸充滿幸福與樂趣,唯有孩子喜歡並覺得有趣,學到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

錦囊2:慢教育

慢是一種生活型態,就像運動之前要熱身、或者悠閒的走路上學,都是「慢」的哲學。

回頭看看我們孩子的課表,這才驚覺我們的教育總是塞得太滿,是東方人海島競爭性格使然吧!每年200天的上課日數,七大領域七大議題,帶著疲累放學,還要參加課後補習,生活從一個大框框到另一個小框框,我們留給孩子的空白剩下多少?教育是全人塑造的過程,別讓我們的急性子捏壞了他,剛進入小學的孩子,我們要在乎的不是他學得有多快,要在乎的是他學得是否從容自在,並不等同消極,而是緩緩咀嚼、細細品嘗,這樣的學習節奏才可以嚼出滋味,享受學習的箇中甜美。

慢慢來,比較快,呷緊反倒會弄破碗。學習不能只談狹隘的課業表現,孩子的成長如同植物抽芽、茁壯,需要時間讓教育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滲入孩子的認知與情感世界,只要孩子願意小步小步的持續前進,學習的路永遠都在前方,想學的東西,也會如願成為帶著走的能力。

請放慢我們的腳步,讓孩子有空間思考、有時間調整,讓學習保有幾分鮮甜。

錦囊3:微成功

心理學家艾瑞克遜的人格發展論告訴我們:6歲的孩子剛剛進入「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的分流關鍵,這個階段人格發展來自孩子的「自我概念」,他們會開始尋找答案:「我是一個甚麼樣的人?」而自我概念的形成,經常來自父母、師長所謂重要他人的評價。

因此,我們需要在這個時期提供充足的機會給孩子挑戰,放手讓他們完成能力可以完成的事情,也讓他們有機會體驗成功,並且給予滿足的讚美。例如:自己起床、整理書包、走路上學、和同學合作完成打掃工作等等,這些雖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造就的成功也只是「微成功」,但力量卻大得驚人,因為經常有那麼一點點挑戰等著,讓他們每天都知道我有進步,慢慢的,一股神奇的力量開始運作,在孩子的心中形塑「Yes, I can .」的概念,他們會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完成某些事情,這對於自信心的提升是相當有幫助。

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先生用水做實驗得到的證明:「讚美和感謝的水結晶最美麗。」親愛的爸爸媽媽,不要替孩子定義成功,也不要只是著眼所謂的大成功,「微成功」不斷的日積月累也很可觀,真誠的且充分的讚美可以改變孩子的世界。

錦囊4:能選擇

天下雜誌368期曾經以「直升機父母」為題,探討現代的父母像直升機一樣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生活。

這是台灣社會自然發展出的偏峰教育現象,隨著父母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少子化的影響,父母親對於對孩子的未來,無不想鋪一條平坦順遂的道路,也正因「為了他好」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替孩子做出大大小小的選擇,看似溫暖的呵護,反而會遮住孩子向前眺望的視線,對他們來說是負面的影響,父母親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取代孩子做選擇,至少會剝奪孩子「參與、判斷和做決定」的三種學習機會,因此,在考量孩子的能力和經驗可以自行選擇的前提下,應該給小朋友更多自我選擇的機會,從最簡單的開學文具選購、假日穿衣搭配、遊戲時間長短、睡前故事挑選,或者家庭聚餐挑哪家餐廳,都可以適時開放給小朋友學習選擇。

選擇的過程中,大人也可以提供相關的資訊,協助並尊重他們做出最妥適的決定。做選擇的過程,讓孩子有機會思考好惡、衡量得失,相較於父母親枯燥乾澀的一聲令下顯得更有教育價值。

錦囊5:保熱情

一年級的孩子年紀畢竟年紀還小,對於所學習的事物是否能夠專注,甚至願意持續投入,保有「熱情」是很關鍵的因素。

如何保有熱情?第一個方法就是提供孩子更多的「團體經驗」,也就是為孩子找到學習的夥伴。彰化縣弦樂團發展聯盟是一個推動小學校園弦樂發展的組織,在彰化地區已經有超過100個學校3500個學生加入聯盟,他們成功的教學經驗來自8到12人的小團體學習當作起點,而不是師徒兩人的個別課,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有充分的刺激和互動,也建構出相互觀摩和較為多元的學習,把拉奏提琴這件事情視為大家共同成就的一件美好,這樣形成的群體,孩子看得到夥伴,學習的熱度比起孤單一人容易維持。回頭再來談小一新生,當他們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時,父母可以透過參與學校班親會的機會,多結識不同家庭的學習友伴,讓他們彼此交流共學,豐富孩子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這是很不錯的選擇。

其次,和孩子共同討論,設定近期想要完成的小目標,然後朝這個目標努力,也是保持熱情的好方法,就像公車一樣,到達一站再朝下一站出發,一站一站前進、一站一站獲致成功,這通常不會花太多的時間,也容易有成果。這種「公車進站」的學習方式,熱情容易延續且不斷獲得成就感,最適合父母親和孩子在家裡共同約定完成,過程中,我們要把尺度拉得更寬、更有彈性一點,允許孩子不斷的好奇探索,也要給孩子充足的讚美,讓努力受到完全的祝福與鼓勵,形成學習良性的循環。

錦囊6:有陪伴

陪伴,是一種安定孩子的後盾,讓他們知道「當你回頭時,我在。」的力量。

父母的角色無可取代,一直以來從來沒有人敢懷疑過這句話。偏偏,現在是工商繁忙的社會,父母朝九晚五顧三餐,下班後還要應付加班應酬,所以,為孩子準備早餐的是餐桌上的鈔票、為孩子說故事的是冰冷的CD、陪孩子玩遊戲的是電玩搖桿和網路,等到孩子突然間長大了,我們這才發現,家庭空巢期又來掛牌了。想一想,孩子的成長就是因為無可倒帶才彌足珍貴,工作即使再忙,如果可以做好時間的管理,每天留一些空白時間和孩子共處,那也是一種幸福,不是嗎?「陪伴」是圓滿親子關係的一塊拼圖,別冷落了它。

有三種陪伴對小一的孩子特別重要:一是陪他說說話,天南地北的聊,說說學校好玩的事、說說煩惱、說說快樂,這時候,我們都應該學當一個「聽話」的父母,這是溫暖愉快的掏心時間,可別把時間拿來「念」小孩;二是陪他說故事,透過父母親的嘴巴說出的故事就是不一樣,有語言的表情、有傳送的溫度,還有濃濃的愛與關懷,孩子可以盡情地享用CD再怎麼模仿也無法做得到的事;三是陪他玩遊戲,我記得孩子是五、六歲的年紀吧,每每在寒冷的冬夜,我們就窩在臥房玩包春捲的遊戲,我用大棉被當春捲皮把孩子捲起來,再用力一抖,春捲餡兒便笑呵呵地滾了出來,這個時期陪他們玩的遊戲,即便歷經歲月更迭,仍會是全家人共擁的回憶

錦囊7:願等待

我很喜歡詩人七星潭的一首詩《一朵小花》,詩中提到一點點陽光、一點點雨水、一點點泥土、一點這個一點那個,還有一點點的等待,然後才會有一朵綻放的小花。

教育一個小孩,不就是這般細心照料和等待的過程嗎?許多父母親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對於孩子的競爭顯得焦躁不安,事實上,過早學習、過度學習對孩子來講只會提早折損他們對於學習的熱情,《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也告訴我們,先起跑的未必是最後的贏家。一顆種子,如果能夠選擇在最適當的時機落土、萌芽,陽光給一點祝福、雨水給一點滋潤、泥土給一點養分,然後等待、等待、等待…,別急,有一天,花苞結了、花蕊吐了,當晨曦撒落大地一片金黃時,一朵小花就這樣搖曳在枝頭上了。

小一的新生剛進入小學,請讓我們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適應新環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優游轉身,雖然每個孩子的身心狀況都不一樣,但他們同樣需要時空來成就自我。父母和老師請不要著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樹木要十年、樹人卻要百年,孩子學會ㄅㄆㄇ只是時間的問題,就像春天細葉欖仁樹梢上新抽的綠芽,有快有慢,學得慢的孩子就只是學得慢而已,我們更要在乎的應該是孩子學習的態度—永遠對學習保持高度的好奇和興味、永遠喜歡觀察、操作、思考和創新。學習的路真的很長,孩子終究會迎頭趕上的,就像一場春雨以後,我們突然發現綠色新芽已經悄悄佈滿每棵細葉欖仁的枝頭那樣吧!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寬容。過載的生命和單一的社會價值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願意耐心等待的大人們,請學會寬容,也請留一些空白給孩子,孩子們會用綻放的花蕾對我們說謝謝。

 
微小書寄情 縱橫台灣
2012/10/1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30日電)毫芒雕刻家陳逢顯今天發表台灣第一本微小書「台灣詩情」,尺寸0.3乘0.4乘0.05公分,30首詩吟頌台灣各地特色人文景觀。

「台灣詩情」在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展覽,陳逢顯並受邀演講「手作的驕傲」。現場展覽他的作品,從小書中看萬千世界,吸引觀眾驚嘆的眼光。

這些小詩有描述新店碧潭的「一勺池、一塘月光,一竹竿浣衣水,一種相思、一種入定」,也有描述嘉義阿里山、台南關子嶺「水火同源」的風景詩。

詩句寫在長0.3公分、寬0.4公分、厚度0.05公分的小書,需要以放大鏡才能欣賞、朗誦。陳逢顯表示,毫芒雕刻可追溯到西周甲骨文,至明清發揮淋漓盡致。

陳逢顯為保存這項藝術,投入30多年歲月,將雕塑的精華表現在方寸之間。他已經從中央印製廠退休,在新北市的毫芒雕刻博物館,專職創作。

他表示,不斷創新,希望在小小的放大鏡,創造無限的可能,能在藝術界開啟另一扇美麗的窗扉。

「自我挑戰」是陳逢顯的創作精神,他曾在鉛筆心上雕刻大白象、在竹筷子上雕刻羊、以金子製作茶壺、在針眼上創作玉兔、以樹脂及金箔完成立體「鎏金龍」,也在米粒上繪圖,素材愈小,精緻度愈高。

陳逢顯任職中央印製廠時,在製版部雕刻印鈔票用的鋼版。閒暇之餘,他以特殊鋼針工具,在五角錢幣上「刻」山水畫,同事的鼓勵激發他的創作動力。1010930
 
推動創意課程 培育優質幼童
2012/9/6
少子化讓幼教市場萎縮,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使得私立幼托機構的生存面臨困境,導致幼教管理者更常面臨如何兼顧教學品質與市場需求之兩難,因此推動創意特色課程,提升園所經營能力,培育優質幼童,獲得家長肯定,乃是經營幼托的不二法門。

以美勞課為例,就有許多教學方式,展現學童創意無限:以隨手可得且又安全的紙類為例

1.摺紙遊戲

2.紙黏土雕塑

3.紙雕立體圖-用衛生紙揉揉一揉,成條狀,再撿一片葉子,把它黏上去,那就變成蠶寶寶了,再用麥克筆畫細節,變成一張立體的卡片

4.要不然就是用指甲油彩繪透明的瓶子,像是Dr.Milker的瓶子

5.拿純白的衣服,用顏料蓋手印或腳印在上面,或是一張很大很大的紙,一人10顆漆蛋,往紙上用力砸,就成了藝術,但要穿上雨衣,且最好去空曠的地方砸。

教室美勞角規劃的理念也很重要

1. 老師比較重要的是在看待孩子們要怎麼學?他們要學什麼?他們能學什

麼?他們想要做什麼?為他們安排一個豐富的學習環境。

2. 美勞角的安排應時時與課程做連結,跟隨領域主題做變化。

3. 強調空間的開放性,讓孩子完全自主的選擇學習區,老師不為孩子分配或

做決定。

4.著重孩子本身的學習活動就是目標,老師不必為孩子預設目標。

5.反對『只RUN一次不重複』。(註一)

(註一)RUN一次不重複,對小朋友來說、像是每個角落都有機會參與,不過這對小朋友的發展來說、反而是一種阻力,因為所謂的角落是重視學習『經驗』,在學習的過程中,以發展其自主、自動、符合其興趣的活動,所以除非是小朋友主動想換角落進行活動,否則老師不應自行規定小朋友在哪個角落的學習,否則就破壞角落原有的精神了。如果老師希望孩子能到其他角落學習可以將其他角落規劃的更加吸引孩子,讓孩子能有所興趣。

美勞角的活動內容:

塗鴉、創作、繪圖、雕塑。

美勞角的材料:

1. 角落牌是做為顯示美勞角功能與性質的圖騰。

2. 標題字是美勞角的名子,富涵趣味性的標題字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3. 操作物是擺置於美勞角中,提供孩子探索、遊戲、學習的各項素材。

4. 區分線可利用彩色膠帶將美勞角與其他角落作一個區分。

5. 人數板可製作數張兩面顏色不同的紙排代表美勞角的人數上限。

6. 角落規章可與全班師生一同定下美勞角的使用規則。

7. 成品展示區用來展示優秀及有明顯進步的學生作品。

8. 書籍美勞角中可放置相關書籍供孩子閱讀。

◆美勞角操作物:

例如1.各種紙類 2.黏貼固定工具 3.裁切工具 4雕刻類用品

5.筆刷類用品 6.各種素材顏料 7.自然界的物品(如葉子、花卉、蔬果)。

8環保可回收物品(廢物利用創作)9.黏土 10.色紙 11.瓶類

◆佈置原則

1.老師隨時蒐集提供新的素材。

2.因應不同的主題提供不同的材料。

3.對於幼兒的創作要給予充分的自由 。

4.材料蒐集可考慮周圍地緣的利用,若教室外的場地夠大也可以將某些主題移

至戶外操作。

5.考慮孩子的能力發展,因此設計要多樣化,以供幼兒有充分的選擇及發展的

空間。

其他也可用一些隨手容易取得的環保材料:

A:所謂美術上的環保材料∼也可引申為”垃圾材料”即廢物利用,隨手可得,

不必額外花費的材料!

常見的有:保特瓶,免洗筷,垃圾袋,免洗杯,廢紙盒(餅乾盒,牙膏盒,肥皂盒),沒色的彩色筆,幼兒學爬軟墊.......等等(只要廢物都算)

1.紙盒機器人:利用大大小小的廢紙盒(如肥皂盒),製造機器人的身體與

頭部,再將沒用的彩色筆當四肢∼∼!就完成了.

2.竹槍:網路搜尋上有很多做法∼∼!

3.紙盒屋:固名思意就是利用廢紙盒來做模型屋∼!如鮮奶紙盒挖個門窗即

可.

4.可利用寶特瓶做成花瓶只要將瓶頭利用美工刀割掉在用油性筆 畫上自己所

喜歡的圖案就完成了!!!既簡單又美觀!

兒童創意無限,需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及善用手邊隨手可得教材,定可發揮最大創意,培育優質幼童。

 
上一頁 目前為第14頁/總共有21頁   下一頁
 
 
407台中市西屯區西安街78號 電話:04-27018008 傳真:04-24526739 Mail:feng.chia.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