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怪獸大學教我的人生哲學
2013/7/16

進戲院找回失去的童心

等待電影開演前,聽到許多人在討論怪獸電力公司的劇情,可能因為放暑假了,即使是晚上七點的場次,仍有許多是全家總動員前來朝聖,從周遭人群熱烈討論的氛圍中,不難感受到戲迷們對於皮克斯最新動畫電影「怪獸大學」的期待。果然,一整個院廳中,一半都是小孩,但「動畫卡通=小孩」的定律是被打破的,還是有許多像我們這種年紀的觀眾(非家長、少男少女,而是知性的熟男熟女群)混雜其中,不常看動畫電影的我,也為了毛怪與大眼仔,貢獻我的周末夜晚。

盡早立定志向,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大眼仔因為小時候到怪獸電力公司進行校外教學的一次神奇體驗,讓他立定志向要當個「驚嚇專員」。為了進入培育這類人才的最高學府「怪獸大學」,他努力苦讀,終於順利取得大學的入門票,開始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總是時候到了才選擇一條最安全的路走,仔細想想,有沒有曾經某個時候,因為一個機緣,你的雄心壯志被燃起,你迫切的想要得到某個東西,但隨著時光流逝,或者因為只是想而沒去實踐,曾經的滿腔熱血因著歲月流動,漸漸變成一個觸不到的夢,如水中月、鏡中花,看的到摸不著,只有在和死黨打屁閒嗑牙時,成為憶當年的話題:「我以前最想去做……」?!

我在怪獸大學中修習到的第一個學分:

盡早立下目標,先有開始最重要,因為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進入大學

天生我材必有用,展現並肯定自我價值

為了重新回到驚嚇學程課堂,大眼仔決定與萬事ok社員們合作,參加驚嚇聯賽。這些社員看似平凡,毫無用武之地,為了能取得晉級資格,大眼仔使用一套教科書式的訓練方式,這種單方向的訓練,用同一套方法在不同特質、個性的人身上,想當然耳,兵敗如山倒!後來,社員們展現自己的特色,在第二輪躲過圖書館員的追捕,大眼仔與毛怪也漸漸從這些夥伴的身上,學習到尊重每一個人的特性,並充分利用這些特性,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劇情中,大眼仔最大的困擾就是長相不夠嚇人,在怪獸的世界裡,這是很嚴重的事,尤其對於想從事驚嚇工作的怪獸而言,等於被貼上不適任的標籤。但當他們發現怪獸電力公司的驚嚇專員其實不如想像都是同類型的凶神惡煞,有年紀大仍備受肯定,有長得一點也不嚇人卻持續成為記錄保持人,這給大夥打了一劑興奮劑:原來,像我這樣的怪獸還是能嚇人的!

學校教育注重每個人的特質,適性揚才、因材施教,因為一個人是一個個體,用一套標準方法去規範、教學,只有符合規範的人能被凸顯出來,這對大多數人是不公平的,所以要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讓他們在各領域都有表現的機會,而每個人都有他人無法取代的能力與條件,要適時把握並展現,不要妄自菲薄,這是我在怪獸大學修習到的第二個學分: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輕忽自己的才能,將個人的獨特性勇敢展現吧!

Monsters

盡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成功

大眼仔和毛怪最後順利修完驚嚇學程,成為專業的驚嚇專員了嗎?

結局是肯定的,但過程卻不那麼平順。在經歷一連串的風波後,兩人還是無法繼續怪獸大學的學業,但大眼仔不因此放棄,他從怪獸電力公司的徵人啟示看到希望。只要能有達成目的的機會,即使一開始必須從離目標最遠的方式做起,也要堅持到底,一步步朝向目標邁進。

從最佳收發室人員、最佳餐廳員工,一路從基層做起,大眼仔和毛怪終於如願成為最佳驚嚇專員,他們怎麼辦到的?Just do it!

這也是我從本片得到的最大收穫,只要看著目標,莫忘初衷,其他沒什麼訣竅,做就對了!你有多想要達成這個夢想?你願意為了這個夢想付出多少?還有最重要的是,你盡力了嗎?

任何現在正在進行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是將來成功的臨門一腳,沒有什麼不重要的事,端看你用什麼心態去看待,每個意念、發想、行動,都會引發無數的蝴蝶效應,進而影響自己的人生,我們無法決定結果,但我們能把握當下,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那麼,離成功也不遠了!這是我在怪獸大學修習到的第三個學分

hope

~~找到你要的,發揮你有的,然後,盡力去做~~通往成功的大門一直都在,你找到了嗎?

 
鐵人夢語-跌倒 是準備再往前
2013/7/16
前陣子,旅美棒球選手王建民熬過漫長復健與等待,重新站上大聯盟球場,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連續投了三場好球,正當球迷重新期待他持續有好表現時,卻又連續兩場投不滿兩局被打下場,球團也毫不意外的將其下放小聯盟,讓許多球迷的心像洗了一次三溫暖。

  然而,當許多人懷疑他是否還能再拚時,他告訴大家「我要拚到最後一刻,就算最後結果不如人意,至少不會留下遺憾。」這樣的心態,證明他已是成功的運動員。

  職業運動場上的競爭是殘酷現實的,有人天賦異秉,年少得志,也有人默默努力,等待機會;有人光芒四射,萬眾矚目,也有人跌落谷底,消聲匿跡。面對這些成績的起伏、輿論的褒貶、受傷的威脅、成名的誘惑,其考驗的不只是技術能力,更有心理素質。在運動場上沒有人能永遠保持領先,再厲害的球王球后,也有被追上退位的一天。最後能留下美名的運動員,通常都有個共同的特質-「不怕失敗,堅持理想!」

  再看看熬過多次手術復健的郭泓志、試圖走出心理低潮的曾雅妮、曾長坐板凳的林書豪、曾多次面臨生死關頭的陳彥博,甚至剛拿下台灣第一座溫布敦網球賽雙打冠軍盃的謝淑薇等人,他們都有太多機會放棄,有太多藉口可以推托。與大多數人不同的,就是他們選擇「堅持」這條路,並且將每一次跌倒當做再次前進的準備。

  今年的高中基測和大學指考都結束了,除了提醒那些發揮實力獲得好成績的學生,後頭還有更多挑戰等著,也要勉勵那些表現不如預期的孩子,這只是人生漫長歷練中的一小關。拍掉身上的泥土,認清自己的目標方向,就算走慢一點,繞遠一點,堅持下去就會有機會成功!

本篇文章轉載於:中時電子報「鐵人夢語-跌倒 是準備再往前

 
幼兒園基礎評鑑開跑,為本市幼兒園品質把關
2013/6/7
101年1月1日幼托整合後,為提供幼兒一個安全的就學環境及優質的教學品質,所有幼兒園均須接受評鑑。臺中市政府教育局配合教育部「幼兒園評鑑辦法」,自102學年度起針對與幼兒園相關法令之規定項目辦理幼兒園基礎評鑑,其類別包括「設立與營運」、「總務與財務管理」、「教保活動課程」、「人事管理」、「餐飲與衛生管理」及「安全管理」等6大類別指標,預計於5年內完成全市之分區到園實地訪評。另,實地訪評之前,當年度受評鑑學校必須先完成自我檢核工作,希冀藉此使各園能有效檢視園務之經營與管理。

臺中市幼兒園基礎評鑑之評鑑小組由本局局長擔任召集人,統籌整體評鑑事宜。另下設成立評鑑委員小組,邀集資深幼教人員及教育行政人員擔任評鑑委員,負責執行訪視評鑑事務,每組以3名評鑑人員為原則,由於本市幼兒園數量約780所,預計將於5年內完成全市之到園實地評鑑。

教育局局長吳榕峯表示「幼兒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保障幼兒安全才能確保國家未來的幸福和發展」,唯有將幼兒園基礎評鑑制度化,一方面建立幼兒園自我檢視機制,另一方面透過實地訪視評鑑工作,可深入了解各園設立環境、園務發展、行政運作、人事管理、教保活動課程與教學等現況,提供立即性的回饋。再者,針對不符合評鑑指標項目之幼兒園,提供行政與教學之輔導,以協助學校提供幼兒優質的學習環境。期盼透過基礎評鑑,營造優質的幼兒教育環境及提昇整體幼兒教育品質。

協助幼兒園優質成長,健全幼兒教育發展,使幼童安心學習,並讓家長放心託付,一直本局所重視並與各校共同努力的目標,評鑑就像一面明鏡,可以鑒往知來,除弊興利,爰此,盼藉由嚴謹且定期的基礎評鑑制度,期能使本市幼兒園在行政管理及課程各方面均能提昇,為本市幼兒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石。幼兒教育科鄭宇純科員• 第22期--有效教學 2013-03-10•

 
臺中市私立安親班(課後托育中心)改制為「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
2013/6/7
 
安心托育—102學年度各項學前教育補助報你知!
2013/6/7
為減輕家長負擔,提昇幼童入園率,本局積極配合教育部規劃辦理102年度各項學前教育補助措施,以提供幼兒充分就學機會,達成塑造優質幼教環境及建構卓越幼教品質之目標。102學年度學前幼兒各項補助包含「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育補助」及「低收入戶及寄養家庭學前幼童就學補助」,將於102年9月1日至10月15日受理申請,符合條件者,可向就讀的立案公私立幼兒園提出申請,審核無誤後款項將由園所轉撥給家長。

102學年度「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申請資格是以學齡滿5足歲幼童(96年9月2日至97年9月1日出生者)就讀本市公立幼兒園及私立合作園為主,就讀公立者每學期學費全額補助,就讀私立者每學期學費則補助15,000元。倘若家戶年所得總和為新臺幣70萬元以下且非家戶擁有第3(含)筆以上不動產及公告現值總額逾650萬元,或年利息所得未逾10萬元者,再依所得級距申請「弱勢加額」補助。

而學齡滿2至4足歲的幼童,持有102年度中低收入家庭幼童證明文件,可向就讀幼兒園申請「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育補助」,每學期補助6,000元;若持有102年度低收入戶證明者,則可申請每學期最高18,000元就學補助。

倘若家長對相關政策、補助措施及申請方式有疑義,可逕向就讀幼兒園詢問

 
有效教學的內涵與基本做法
2013/6/7
有關有效教學的議題是教育實務工作者長時間關心的議題,也是教育心理學界研究的焦點。近一百年來,有關有效教學的論述與研究可說多如繁星。經歷長時間的研究與教學實務經驗的累積,我們對於有效教學的策略已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但是,學者們卻也不斷指出,雖然現今的教學空間更堂皇壯觀、教學設備更先進新穎、教學媒體更光鮮炫目,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老師講授、學生吸收的框架沒有變,知識傳輸的做法依然是教學中的主流,學生仍是被動感官接受別人的知識。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在2013年二月號(132期)的科學人雜誌中便以「科學進入轉譯的年代,教學呢?」為題,呼籲發展轉譯的教育科學,將新智科學研究所導出的教學策略,在教學現場加以探究。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對於什麼是「有效學習」的看法不斷改變,有效教學的內涵與做法也有不同的重點。上個世紀末,學者們在回顧上個世紀有關教學研究的發展時曾明確地指出,有關學習的隱喻已經從「學習是正確反應的獲得」轉變至「學習是社會文化的發展」(learning as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學習的意涵變遷,有效教學的觀點自然也有所調整。近年來,由於學生學習表現的國際比較研究 (如TIMMS、PISA等)廣受社會各界所重視,素養的培養已成為教育界最火紅的話題。以PISA的素養評量為例,評量的焦點包含內容(content)、歷程(process)、情境(context)等三個向度。換句話說,有效的學習除了關注學習領域內容的精熟之外,更需要協助學生發展分析問題、推理的策略方法,同時也要發展在生活情境中覺察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成為積極的、關懷的、以及反思的國民。

有鑑於此,教育人員需要重思有效教學的內涵並在做法上加以調整。具體而言,有效教學的內涵遠大於正確答案的獲得或是知識的吸收,教學也不僅止於領域內容知識的講授、內容的反覆練習與精熟。對於教學有效性的判斷應該超脫紙筆測驗中的正確答案,以更寬廣、多元的角度檢視學生學習的成果,考量學習者學習策略的培養、後設能力的發展、學習動機的維持或提升、生活經驗的擴充、思考創意的涵育等不同的面向,展現學習的多樣性。

面對前述的變遷,筆者認為有效的教學至少可以從三個面向加以努力:

(一)覺知(awareness)的培養:從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與生活問題關聯的覺察、問題意識的敏感與覺察;

(二)知能的強化: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經驗,加以添加、整合、轉化,建立屬於個人的知識,發展分析推理與問題解決的能力等;

(三)創意的提升:培養學生對情境中的現象與問題具有敏覺性,能以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與解決。

此外,筆者認為有效的教學也必須是讓學生「有感」(sense) 的教學。所謂的「有感」不是感官知覺上的光鮮炫麗、引發學生的注意,需要的是引導學生「用心」的投入、融入學習;「有感」不只是認知上的講解說理、引出問題的答案,需要的是結合學生的經驗,發展個人意義與策略;「有感」並不是抽象知識的操作,需要的是引導學生體驗與反思,提升後設能力。

近三、四十年來,學習認知研究的發現提供有效教學重要的基礎。在眾多的發現中,筆者認為和有效教學最有直接關聯者有二:一是學習者的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 對於後續學習具有直接的影響。新學習若能結合學生的先備知識經驗,建立個人的意義,學習保留方能持久;另一則是精緻化學習(elaborated learning) 有助於學後保留和提取。經過個人有意義的聯結、分類、推論與引申的學習,才能被提取活用。這個發現和孔子所謂「學而不思則罔」不謀而合。

綜合而言,教學的有效性不能以學生在紙筆測驗上的成績作為判準,也不應該侷限於學科的表現。教學的重點不在於知識的傳授,而在於引導兒童體驗、思考、反省、推理、與覺察關係。教師欲使教學更有效,需要掌握學生的先備知識,由學生生活中取材,並運用多樣化的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強化學生探索互動。教學過程中不必急著將「最有效率」的方法或專家的知識直接告知學生。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多讓學生思考與探索,引導學生由實踐中感受,由行動中覺察,由互動中體認與了解,將使教學更為有效,更能達成多面向的學習目標。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游自達副教授• 第22期--有效教學 2013-03-10•

 
教學新思考-好老師v.s.有效教師
2013/6/7
新聞圖片

有效教學的研究基礎面向

教育是「教人成為人」的百年大業,成為一位好老師是擔任教職最基本的初衷,然在知識資訊源源不絕的科技化現代,成為一位有效教學的教師,面對教學工作既要廣博又要精通,對於教育工作者真是一大挑戰。在教育現場,可以看到好老師充滿熱忱,瞭解學生和學生互動良好,善用溝通技巧,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充分展現教育愛;但進一步而言,優秀教師是能展現教育專業與活力,不斷的專業成長,在教室裡關注學生有效學習進行有效教學歷程,成為一位有效教師。

教育研究成果愈加豐碩,對於教師教學行為就愈能科學化的描述,2007年臺中教育大學辦理「教師專業成長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Dr. Gary D. Borich 擔任講座,Borich彙整美國1970-2006年間學校課室之教育學研究,提出有效教學研究之七個基礎面向,依序為流暢課堂管理,溫暖的學習氣氛,教師結構性工作導向,聚焦學生參與學習,累積學生學習興趣,注意教學變化,提升教學的深度和清晰度,有效教學的輔助行為如同催化劑,必須與關鍵行為協調整合運用,才能達成特定的教學目標。

此外,Borich在其著作「有效教學法」一書中提出有效教學五項必備關鍵行為:

一、清晰授課:課程教學具邏輯性和次序性,講課清晰讓人清楚理解,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不良習慣。

二、多樣化教學:教材有變化,教學方式彈性多樣,善於提問、變化回答類型及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三、任務取向教學:明確的教學目標與課程重點,在課堂上實質投入教學時間盡可能的多,重視學習內容成就導向。

四、引導學生投入學習:設計教學流程,讓學生動手做,全盤仔細思考探究內容,減少注意力分散的機會,主動投入學習。

五、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能理解課程及正確完成習作,提升中高程度學生學習成功率,增進對課程內容的精通,挑戰學生主動建構學習 的意義。

Borich在其著作也提出有效教學的五項輔助行為及相關指示方針:

一、使用學生的想法與貢獻:用認可、修改、應用、比較和總結學生回答,提升課程目標及鼓勵學生參與程度。

二、架構:架構是教師評論也是活動的課程組織,強化學習內容,並與其他相關所學建立適宜的聯繫。

三、提問:提問的研究分成內容問題與過程問題,問題本身不是目的,提問的藝術幫助學生思考。

四、探索:課堂裡的探索活動誘導學生澄清答案,探詢額外訊息,調整學生思考方向。

五、教師情感:溫暖又鼓勵人的教室,聲調的抑揚頓挫,親和的目光姿態,熱忱的感染力,有助學生學習熱情。

教學是一門實踐藝術,方法運用之妙,存乎於心。Borich的有效教學法,提供我們邁向有效教師的省思。在高舉「教師專業」大旗之際,我們應具體展現有效教學成為有效教師;要檢證「教師專業」表現,應以有效的教學實踐作為依歸。

 
十方匯集、十鼓文化行
2013/6/7
十鼓擊樂團創立於2000年,多次獲選為國家扶植藝文團隊,屢受邀參與國際展演,有美國紐約、洛杉磯,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韓國大田、大邱,馬來西亞檳城、吉隆坡,泰國曼谷,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代表性的邀演:2000年雪梨奧運聖火迎接演出,2002年世足賽於韓國大田舉行的藝術節演出及多次的海外藝術節展演。2004年更以千人擊鼓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壯舉。

在2005年12月十鼓擊樂團選擇在台南市仁德糖廠舊址落腳。冀望以百年糖廠為基地,將台灣的鼓樂藝術推展於國際,故定名此處為「十鼓文化村」。「十」代表兩支鼓棒的交疊,並象徵著十方力量的匯集。「傳創本土擊樂,廣納世界文化」是十鼓永續的志業,它代表了台南子弟對藝文的執著,更象徵著改寫了台灣鼓樂藝術的奇蹟。園區幽靜的森林小徑與喧鬧的市區隔離,鄰近台南市的地理位置,提供了當地民眾一座親近文化藝術的新天地,園區佔地約5公頃 ,共有16座日據時代所建築之舊倉庫,2005年由十鼓接手重新規劃,如今化身為亞洲第一座鼓樂主題國際藝術村。

十鼓文化村,內有簡介館、鼓博館、擊鼓體驗教室、餐廳、小劇場(約可容250人)、水槽劇場(戶外劇場約可容1500人)、煙囪廣場(戶外劇場約可容12000人)、森林呼吸步道、十鼓祈福館等主題設施。本校志工伙伴們當日在十鼓享受近半日的文化饗宴!

 
「吃在地 •食當季」∼在地安心蔬菜入學生午餐,讓孩子吃好一點!
2013/6/7
在經濟發展快速及高科技充斥的年代,追求高品質的低碳生活已是不容忽視的新趨勢。臺中市身為低碳城市的示範縣市之ㄧ,市府積極推動學校環境教育,提倡減少碳足跡運動,鼓勵全市學校落實「每週一蔬食」,並基於減少食物里程的概念,提出「吃在地、食當季」的新低碳飲食政策,希望透過在地食材的使用,減少食物運送的路程,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學校「每週一蔬食」的計畫採自願參加,去年就有92%的國中小學校參與,今年更提升到94%;此外,目前有12間學校採行每兩週一次午餐不吃肉,如果算進這12間學校,參與的學校比例高達98%。

為了讓國小學童吃到更優質、更豐富的午餐,胡志強市長貫徹「以孩子為第一、讓孩子吃好一點」的決心,強調「吃在地、食當季」,要求各相關局處全力配合推動。正是因為在最適宜的季節、在地生產的農產品,也是最便宜、最新鮮、最富營養價值的食材來源;就如同北方人喜愛麵食、南方人愛吃米食,近年農政單位也不斷推廣「地產地銷」,因為吃在地當季的食材才符合人體健康需求。

因此,將時令盛產的在地新鮮蔬食入菜,做為當季食材,呈現在本市學校營養午餐的菜色中,不僅是為了讓小朋友吃到營養豐富的美味午餐,更能讓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加深對故鄉事物的深刻印象,成為記憶中難以忘懷、美好的家鄉味。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或「順時養生」,西方人也說You are what you eat, 食物是最好的醫藥;透過農業局、衛生局和教育局的努力,一起讓孩童們吃到在地、安心的午餐菜色。

臺中有許多好食材,例如:大安的蔥、后里的馬鈴薯、新社的香菇、大甲的芋頭、清水的韭黃、沙鹿的地瓜、霧峰的香米等等;為讓本市學童能吃到在地、當季好食材,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自101年度起,即積極鼓勵學校將臺中市在地農民生產的好食材,融入學生每天所吃的營養午餐之中。而為讓學校進一步認識這些在地好食材,101年8月臺中市政府教育局亦針對學校廚房工作人員、老師及學生,首度辦理「吃在地、食當季─校園減碳料理廚藝競賽」,藉以鼓勵學校選用在地食材、當令蔬果融入學校午餐菜單規劃。今年第二屆的廚藝競賽將於5月18日假明台高中舉行,計有26支參賽隊伍報名參賽,廚房工作人員組及教職員組之第一名將可分別獲得禮券2萬元及8千元之獎勵,期望藉此促進廚房工作人員對食材特性、口感的充分掌握,使烹調技巧更加純熟,以提升學生午餐供應品質,使用本地的好食材,讓學童的午餐吃的更健康、更營養!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本市環保局結合農業局、衛生局與教育局所舉辦的「食在有夠讚∼低碳蔬食愛地球」活動記者會,胡市長重申「吃在地,食當季」觀念,呼籲市民多多選用在地、當令蔬果,同時正式宣布,從今年5、6月開始,將在全市22所自辦廚房及配有營養師的國中小學校試辦,提供由臺中市農戶生產並經農業局把關的吉園圃認證的在地安心蔬菜,供學童午餐食用,預計將有4萬1,000名學童可以吃到臺中市在地安心蔬菜,將來還會推廣至各學校。

在地(安心)蔬菜試辦計畫為期9週,由自辦營養午餐的22所學校,每週供應1日的本市在地安心蔬菜,採用7樣在地安心蔬菜:空心菜、竹筍、小黃瓜、大蕃茄、金針菇、杏鮑菇、絲瓜等。教育局結合全市43名校園營養師之力量,在辦理營養教育時,加入在地蔬菜的營養資訊,機會教育學童認識本市蔬菜的美味與健康;亦積極配合農政衛生單位,宣導、廣告本市出產的蔬果,讓市民認識且認同本市蔬果,蓬勃本市優良農產品產業。

為提供更多元的臺中市學校午餐菜單,臺中市校園營養師集思廣益,將在地食材設計許多可口的食譜,把在地蔬食的示範菜單及在地安心農產之詳盡介紹,不定期更新於臺中市營養教育網(http://140.128.171.15/index.aspx)供全市學校參考、下載使用。

目前臺中市已有逾三分之ㄧ的學校學生食用在地生產的稻米;未來教育局仍將鼓勵學校逐步提高在地食材做為學生午餐食材之比例,真正落實「吃在地•食當季」精神,讓孩子吃好一點,並嘉惠在地農民。

 
http://www.flickr.com/photos/sxv16814/8848056919/
2013/5/30

寶貝的生活點點滴滴都在http://www.flickr.com/photos/sxv16814/8848056919/網址

給我們機會一起為寶貝付出,分享成長的喜悅.

 
上一頁 目前為第12頁/總共有22頁   下一頁
 
 
407台中市西屯區西安街78號 電話:04-27018008 傳真:04-24526739 Mail:feng.chia.kids@gmail.com